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
总体要求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综合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,下功夫调结构、提质量、强师资、建体系,用5-10年时间实现“三个转变”。1.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、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2.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3.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举办、社会参与、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
具体指标
到2022年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,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,建设30所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(含技工院校);建设4所***高水平高职院校、4个左右***骨干专业(群)。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,建设1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。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,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。“双师型”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%以上,建设一批教学创新团队。
健全职业教育体制
1、确立职业教育地位,兴办职业教育坚持面向社会、面向人人、面向终身 ,培养以中职、 高职、职业大学、应用型本科、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教育体系。
2、强化政府统筹责任,省级制定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,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政策措施,市级重点统筹产业与学校布局、特色专业设置、职普比例、师资配备、示范校建设、中高职衔接、技能培训资源、社区教育发展等,县级***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。
3、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,坚持高中阶段职普比 不低于4:6,重点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(含技工院校),发展残疾人中职教育,开展东西协作行动计划,苏陕教育协作
4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,拓宽生源渠道(面向退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、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),加强内涵建设,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、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与生产对接,大力支持“双高计划”院校建设,建成8所***学院、200个***专业。
5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、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、服务军民发展
6、促进不同学段衔接贯通,建立职教高考制度,推动“3+2”中高职衔接基本制度,健全高职分类考试,提高高职“三校生”比例,健全“三校生”单招本科、专升本制度
深化产教融合
1、建立产教融合办学体制,制定实施办法,激励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,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、学校。
2、建立行业指导制度,成立行业,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,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平台,搭建校企沟通合作平台
3、建立产教一体,中高职衔接、职普融通的产教融合型城市
提高人才培养质量
1、健全协同育人机制,推行德技并修、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,校企共同设置新专业;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;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招生就业。
2、开展1+X证书制度试点,承担***试点任务,建设职教“学分银行”
3、加快信息化国际化进程,建设数字校园、智慧校园,发挥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开发中外交流合作项目,推动优质资源引进来、走出去。
4、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水平,落实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职能,广泛开展技能培训、社区教育。
5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,丰富校内劳动教育活动,拓展校外劳动实践体验。
完善保障机制
1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,完善职业准入制度,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。
2、建立教师新型聘任制度,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,公办职业学校可在编制20%内自主聘用,制定“双师型”教师认定标准。
3、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,完善中职生均拨款制度,生均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普通高中,巩固高职生均财政拨款达12000元,落实教育附加费30%用于职业教育,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。
4、强化职业教育督导,重点督导财政经费投入、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、技能培训资源整合、教师队伍建设等。
5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***领导,健全领导机制,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,组建陕西省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,建立陕西省职业教育评估中心。